第一部分:料液質量(1)
故障 |
現象 |
原因 |
影響 |
措施 |
在產品中有許多小圓氣泡,料毯厚 |
爐內溫度太低 |
如果爐內溫度太低將導致料液澄清不好,沒有熔化好的料一旦到達流液洞,澄清就太晚了 |
升高爐內溫度。加速料液熔化過程,降低出料量的同時提高功率。 |
|
小的結石或圓氣泡 |
實際生產能力超過電爐設計噸位 |
配合料/料液沒有充分澄清 |
出料量必需低于設計的最大噸位 |
|
小的結石或圓氣泡 |
少量澄清劑不利于玻璃液內的氣體排出。 |
增大澄清劑的含量 |
||
小結石和較大的圓氣泡 |
澄清劑含量過高 |
過高含量的澄清劑將產生大量的氣泡,過高的硫酸鹽含量會產生氣泡 |
降低澄清劑的含量,直到料液轉好,從而確定澄清劑在料方中所占的比例 |
|
小結石或者大圓氣泡 |
電極冷卻水套漏水 |
水蒸氣導致結石或氣泡 |
關掉冷卻水或者更換電極冷卻水套 |
|
只在一個料道內有結石 |
在料道內有方石英碎片 |
由此料道供料的產品都含有氣泡。方石英元素已經分解 |
沖洗料道去除雜質 |
|
在料道口內部或附近有金屬碎片 |
大氣泡 |
除去金屬碎片 |
||
大長氣泡 |
卷入的空氣 |
攪拌器旋轉或取料器卷入的空氣 |
調整攪拌器的旋轉速度使之能連續的變化 |
|
結石/長氣泡 |
電解作用 |
發生所有的料道內 |
斷開接地電極或T/C |
|
帶有金屬光澤的大氣泡 |
電解作用 |
由于電位不同而在電極之間形成原電池 |
在技術從員的指導下直流電鍍可疑的電極 |
第一部分:料液質量(2)
故障 |
現象 |
原因 |
觀察 |
措施 |
亮琥珀色 |
透射率高于技術要求 |
玻璃液內硫化鐵和/或碳含量偏低,在配合料內混入了磷化鐵致使料液帶有琥珀色 |
透射率低于技術要求的550Nm |
提高配合料中鐵、硫和/或碳含量 |
暗琥珀色 |
透射率低于技術要求 |
玻璃液內硫化鐵和/或碳含量過高,在配合料內混入了磷化鐵致使料液帶有琥珀色 |
透射率高于技術要求的550Nm |
降低配合料中鐵、硫和/或碳含量 |
亮綠色 |
透射率高于技術要求 |
鉻和/或鐵氧化物含量偏低 |
透射率低于技術要求 |
提高適當材料的含量 |
暗綠色 |
透射率低于技術要求 |
鉻和/或鐵氧化物含量過高 |
透射率高于技術要求 |
降低適當材料的含量 |
第一部分:料液質量(3)
故障 |
現象 |
觀察 |
措施 |
玻璃呈現綠色 |
三氧化二鐵中存在二價鐵離子 |
配合料中硝酸鹽的含量偏低,而含碳的材料卻過高 |
提高配合料中硝酸鹽的含量,用質量比較好的砂子 |
玻璃液傾向綠/藍色 |
配合料中硒含量太少 |
在硒含量偏低的配合料中,綠色的氧化鐵和藍色的氧化鈷的作用占優勢 |
正確稱量 |
玻璃液傾向粉色 |
配合料中硒含量過高 |
由硒而顯的粉色濃于綠色/藍色 |
|
玻璃液傾向粉色/綠色 |
配合料中氧化鈷含量太少 |
粉色和綠色掩蓋了藍色 |
|
玻璃液傾向藍色 |
配合料中氧化鈷含量過高 |
由氧化鈷而顯的藍色掩蓋了粉色和綠色 |
|
玻璃液傾向綠色 |
配合料中氧化鐵的含量比平時高 |
由氧化鐵引起的綠色比較強 |
檢查配合料成分中三氧化二鐵的含量,檢查硒和氧化鈷的總重量 |
玻璃液傾向藍色/粉色 |
配合料中氧化鐵的含量比平時低 |
藍色或粉色脫掉綠色 |
注意:對于脫色玻璃來說,氧化環境下的玻璃的一個變化將導致硒的需求量的改變。
在鉛玻璃中,要脫色/掩色是由氧化鎳引起的,在鉛玻璃中,氧化鎳使玻璃顯藍色。
第一部分:料液質量(4)
故障 |
現象 |
原因 |
觀察 |
措施 |
結石的大小從很小到25mm |
爐子太熱 |
如果溫度接近1620℃,電鑄耐火材料將被侵蝕 |
把爐子溫度降到1600℃以下 |
|
鉛爐中白榴石的形成 |
電鑄熔耐火材料在使用18個月后便損壞了 |
在下一個爐中用ER1195磚做架磚 |
||
電能耗費在池壁或者接近爐底的部位或架上 |
觀察料毯形成的幾何形狀 |
保證在爐中心沒有形成"冰山" |
||
正常的耐火材料磨損 |
爐子的后期使用 |
安排爐子部分大修,加風冷 |
||
由電極引起的結石 |
電極電流過高或不合格的電極材料所致,當然包括電極的損壞導致結石 |
在所需范圍內降低電極電流 |
||
來自角磚的料液對耐火材料的侵蝕,或者角磚用的是低級磚而不是ZAC磚 |
結石間隔出現,是由出料量的變化或碎玻璃比例的變化引起的 |
確定操作者沒有把配合料落在角磚上 |
||
碎玻璃不純凈 |
碎玻璃中含有耐火材料雜質 |
保證不干凈的碎玻璃不再循環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