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全面貫徹落實全國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大力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主動融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以“好服務”支撐“好房子、好小區、好社區”建設,推動物業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促進物業管理服務與基層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目前,全省物業企業約9700家,從業人員50余萬人,服務面積約18億平方米,促進物業行業發展、服務群眾成效更加顯著。
開展基層治理人員自治能力提升專題培訓
強化政治引領“把方向”
健全物業行業黨建工作體系。依托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在全省21個市(州)和164縣(市、區)全部建立物業行業黨委,承擔推進“兩個覆蓋”、統籌行業發展等8項職責。印發《關于健全物業行業黨組織體系建設的通知》《2025年全省物業行業黨委工作要點》《四川省物業行業黨委工作規則(試行)》和《選派黨建指導員工作辦法(試行)》等,構建省、市、縣3級物業行業黨委架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格局,著力健全組織體系、強化政治引領。
著力擴大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堅持集中攻堅、分類施策,緊貼實際、精準指導,通過單獨建、聯合建、掛靠建等方式優化黨組織設置,不斷增強行業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著力推動黨組織和黨員作用發揮,持續推動“兩個覆蓋”提質增效。廣泛開展“雙找”活動,指導15個市(州)物業協會、推動2300余家物業企業建立了黨組織,全力推進行業黨組織擴面。
推動業務與黨建相融互促。找準提高黨的建設質量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結合點,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探索“黨建+”治理模式,真正把物業打造成為黨密切聯系群眾的重要平臺、服務群眾的重要力量,創建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紅色物業”小區,推動基層黨建、社區治理與物業管理融合共進。健全與物業企業的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及時主動解決企業痛點、難點問題,引導企業苦練內功,完善治理結構,增強內生發展動力,支持企業積極轉型升級,提升創新能力,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努力培育更多領軍紅色物業企業。探索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黨建工作,推動產學研、上下游等企業開展黨建聯建共建,推動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推動行業黨建與業務同頻共振、雙促共贏。
瀘州市龍馬潭社區鷹翔苑“迎新春”社區黨建文化活動
參與基層治理“增能量”
建立“三方聯動”機制。會同省委組織部等印發《〈關于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若干措施(試行)〉分工方案》,強化社區物業黨建聯建,以高質量物業服務推進美好家園建設。會同省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研究制定黨建引領居民小區治理“三方聯動”議事協調辦法,推進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協同共治,以小區為單位搭建“三方聯動”機制,組織各方依法依規共同參與小區治理,著力破解“小馬拉大車”等問題,切實提高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能力。
提升基層工作者能力素質。采取省級示范培訓,市級重點輪訓,縣(市、區)級全覆蓋普訓,鎮街常態化培訓,業委會崗前集訓相結合的方式,對街道社區、業委會成員、物業企業項目經理組織開展基層治理人員自治能力提升專題培訓,重點培訓業委會成員素質和道德建設要求,物業管理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和業委會規范運作操作指引,不斷提升基層工作人員和業主委員會的綜合素質和依法依規履職能力。
強化示范引領。組織開展“加強物業管理共建美好家園”活動,選樹16個省級“美好家園”小區,向住房城鄉建設部報送“美好家園”典型案例6個,以點帶面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基層治理新格局。編制2024年《四川省美好家園典型案例集》,將全省35個美好家園先進經驗做法納入其中。
提升服務質量“添動力”
推動物業服務標準化。加快形成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好服務評價標準體系,不斷提升物業行業的標準化水平。出臺住宅、產業園區等13種業態物業服務標準,并在全國省級層面首次明確公園、居家養老、旅游景區等5項物業服務標準,推動物業服務對標提升。
實施質量提升行動。印發《全省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推動物業服務“兩升一降”(公示率提升、履約率提升、投訴率下降),進一步規范物業服務行為,提升小區環境衛生綠化水平,做好小區共有設施設備運行維護更新,提高物業從業人員素質,拓寬便民生活服務范圍,強化小區安全管理。
創建“騎手友好型社區”。針對騎手普遍存在停車難、充電難、休息難等基本“保障難”問題,配合四川省委社工部制定《推進“騎手友好型社區”建設工作方案》,指導各地為外賣騎手開通出入綠色通道,設置臨時停車區、休息區,建設騎手驛站等,提升外賣騎手等人員通行效率。
召開聯席會議
堅持分類施策“擴覆蓋”
開展老舊小區補短提質行動。以老舊小區“組織體系健全、治理機制健全、基礎設施提升、管理服務提升”為目標,制定《城市老舊小區(院落)治理補短提質行動方案》,在全省開展老舊小區(院落)治理補短提質行動,目前已對全省2023年前改造完成的2.18萬個老舊小區實現物業管理覆蓋,2025年將持續推動納入2024年改造計劃的8523個老舊小區引入物業管理,推動居民生活品質和基層治理效能雙提升。
推進無物業小區實行基礎物業服務覆蓋。指導各地按照“精準分類、一區一策”原則,對設施條件較好的小區,通過社會化引進專業物業;對規模較小的小區,統籌連片打包形成規模效益,推行“打包”托管或國企兜底服務,推動連片引入服務管理;對社區具備造血功能的,采取社區領辦物業服務中心模式,盤活閑置資源,發展院落經濟,采取“公益+低償+市場”的方式實行物業服務;對居民自治意愿強的小區,指導成立自管委員會,落實基本物業服務。
總結推廣經驗。征集全省無物業小區實現物業管理的典型案例,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擇優選定23個典型案例匯編成《四川省無物業服務小區實行基礎物業服務典型案例集》,供各地借鑒推廣。編印《四川省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服務標準》,明確基礎型物業管理服務、標準型物業管理服務、提升型物業管理服務等三大類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規范和促進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工作。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柳城街道光華社區黨總支部、萬晟物業黨支部《共治共建協議》簽署現場
突出靶向施治“樹新風”
突出問題集中整治。2024年5月印發《全省物業領域突出問題系統治理工作方案》,深度治理物業領域的頑瘴痼疾。2025年4月印發《關于今明兩年深化整治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工作方案》,將整治物業服務履約不到位、侵占業主公共收益等問題作為整治重點之一。2024年以來,全省檢查發現物業領域突出問題824個,其中完成整改753個,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移送綜合執法及公安部門物業領域問題線索19條,梳理10個物業領域典型問題開展掛牌督辦。
物業糾紛多元化解。建立屬地為主、部門聯動、專家會商的物業糾紛調處化解機制。會同四川省高院聯合發布《涉物業糾紛訴源治理白皮書》,加強物業糾紛訴前預防和化解,探索物業糾紛訴源治理新路徑。研究制定省級層面物業糾紛多元化解指導意見,推動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與法院等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共建聯動聯調機制,構建物業領域多元調解糾紛力量有機銜接的“大調解”工作格局。2024年全省涉物業服務合同糾紛同比下降48.2%,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受理物業問題信訪同比下降36.2%。
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堅持瀘州市龍馬潭社區鷹翔苑“迎新春”社區黨建文化活動“當下改”和“長久立”緊密結合,研究制定《四川省物業管理服務廉政風險防控要點》《四川省物業服務質量評價標準》《四川省物業服務招標文件示范文本》《物業專家管理辦法》等,修訂《四川省物業企業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全方位織密制度的“籠子”,真正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不斷擴大集中整治綜合效果,有力鏟除不正之風和滋生腐敗的土壤和條件,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
樂山市“名門外灘”黨建活動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把黨的領導落實到物業管理工作各領域、各環節,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引領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