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国产免费网址看AV片,亚洲 欧美 国产 视频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37P

點擊關閉
  • "掃描二維碼,關注協會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玻璃行業的形勢和任務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4-08 來源:中國建材報 瀏覽次數:3997
核心提示: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年。面臨經濟下行、效益下滑的嚴峻局面,玻璃行業轉變觀念積極應對,在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邁出了艱難的一步。
      2015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一年。面臨經濟下行、效益下滑的嚴峻局面,玻璃行業轉變觀念積極應對,在化解產能過剩、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邁出了艱難的一步。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推進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關鍵的一年。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實現玻璃行業脫困增效、為“十三五”開好局,為實現“創新提升、超越引領”戰略目標打好基礎,我們必須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以創新的思維探索行業發展模式,以創新的思路推進化解產能過剩,以創新的手段提升產業發展和協調水平,把行業發展建立在“依靠創新驅動、促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上來。
 
    行業面臨新的發展形勢
 
    我國玻璃工業經歷了改革開放30多年的,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品質量工藝技術等方面發生了質的飛躍,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的大發展,取得令世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平板玻璃產量從世紀初2億重量箱增至2014年近8億重量箱,翻了兩番;2015年平板玻璃產量是建國初期92萬重量箱的800多倍,是改革開放初期1784萬重量箱的40多倍,占全球總量56%;已連續26年居全球第一位。產業發展滿足了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需要。
 
  站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這個時間節點,總結玻璃行業的發展,取得的成績并不能掩飾“產能嚴重過剩”這樣一個“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這是當前經濟增長下行、效益嚴重下滑的根本原因。
 
  一是產能規模觸及“天花板”,總量嚴重過剩。“十一五”末期至2015年,平板玻璃產能進入迅速擴張期。僅2010年以來就新增139條浮法線、新增產能超過5億重量箱,平板玻璃總產量較2006年翻了一番。2015年又新增生產線10條,使總產能達到12.33億重量箱的歷史最高水平。
 
  “過剩”的實質是供給與需求之間的矛盾。產量增速大大超過市場需求的增速,而產能與產量的調控又與市場變化不匹配,再加上玻璃制造工藝連續性的特點,當周期性季節性市場波動時,可用時間換空間,但嚴重過剩、市場波動較大時,靠自身調節難度大、成本高,造成目前建筑用普通平板玻璃的嚴重產能過剩。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和節能減排政策的約束增強,玻璃行業在資源和環境方面的承載能力也已經接近峰值。
 
  與此同時,一方面是產能規模的龐大,而另一方面卻是效率的不斷下降,導致在事關行業發展前途的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等方面步伐緩慢,使我們面臨有史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產能嚴重過剩、生產效率下降、效益持續下滑。按照在產產能計算,2015年產能利用率69.9%;按照實際產量計算,產能利用率僅為60%。2015年,平板玻璃利潤下降12.8%,投資減少9.31%,企業虧損面超過30%。同時還存在統計數據之外的“潛虧因素”(包括少提或不提折舊降低設備成本;建設環保設施運轉時間或不上環保設施超標排放,以降低環保成本;使用廉價劣質燃料,以降低能耗成本;以及減少職工收益,以降低人工成本等),企業生產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結構優化進展緩慢。以往粗放的發展模式,適應于經濟快速發展條件下的排浪式消費,但隨著需求結構升級和市場的變化,玻璃行業同質化發展的弊端逐漸顯露,滿足高端需求、滿足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不足,成為玻璃行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主要體現。
 
  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2015年底前10家玻璃企業產能集中度僅為59%,技術引領能力強、資源配置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的領軍企業較少,引領行業發展能力不足。
 
  從技術結構看,能耗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偏高約20%;中低水平的浮法玻璃生產線以煤焦油、石油焦粉為燃料,大氣污染排放問題較為嚴重。
 
  產品的結構性過剩特征更加明顯。目前平板玻璃總量過剩,主要是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嚴重過剩,而高端產品保障能力不足,多數產品附加值低,仍處在價值鏈低端和從屬地位。普通浮法玻璃過剩,優質浮法比率偏低,在二次加工的數量和深度上均有較大差距;新興產業規模偏小、應用不足,能夠滿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產值僅占行業總量的不足10%;部分高端汽車玻璃、高速列車和飛機用超硬玻璃、硼硅酸鹽防火玻璃、電子工業用超薄玻璃等還需進口。
 
  三是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高過快。玻璃行業既是資源能源密集型產業,也是典型的規模性產業,近年來資源、能源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被列入產能過剩行業后融資難成為普遍現象,使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市場需求不足產能過剩,產品價格持續下降,另一方面成本提高,削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成為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的最大制約因素。
 
  玻璃行業經過20多年的高速發展,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認的是,資源配置的效率在下降,創新能力不足,產能過剩等挑戰增多,“十二五”后半期,玻璃行業的效益、投資、產量等主要指標始終運行在較低水平,都表明我們已經進入了以較低增長率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
 
  我們應該認識到玻璃行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原因,但仍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要改變目前的被動局面,必須堅持發展的觀點、堅持創新的觀點、堅持自救的觀點,轉變觀念,樹立信心。但未來市場增長點不在數量,主要體現在需求結構的升級,體現在品種和質量上。因此,“依靠創新驅動,促進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2016年玻璃行業的任務
 
  針對玻璃行業現狀和發展要求,實現玻璃行業“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最關鍵的是要創新思維、開拓思路、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型升級,加快推進玻璃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供給體系特別是市場需求端入手,增加生產市場新需求的產品,遏制雷同技術產能的新增和減少過剩行業產品的生產,按市場需求組織生產,是真正轉變發展方式,推動新興產業、傳統產業向高端發展和加快新型綠色建材發展,擴大有效供給,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改變產業結構,應對經濟增長下行和扭轉經濟效益下滑的最現實有效手段。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真正立足市場需求,按需求導向發展,調整發展重點,調整發展政策,把發展轉向增加有效供給,轉向高端、轉向國外、轉向市場消費需求,從而改變發展路徑增加拓展渠道,全面提高行業發展水平和經濟效益。
 
  (一)要把創新驅動擺在首位
 
  首要的是理念創新,不僅僅是為了應對當前困境,而應作為玻璃行業理念的一場革命。認真反思過去的發展模式,徹底轉變發展觀念,發揚企業家精神,實現技術進步、結構優化和經營模式創新。
 
  近年來面臨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興產業發展步伐緩慢、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壓力劇增的新形勢。過去用資源、人力成本的優勢,只要模仿別人,有市場就能發展。而現在單靠市場容量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加大創新力度,需要把戰略實施建立在“依靠創新驅動、加快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這個基點上。在新的一年必須要把創新驅動擺在首位,著力搞好“淘汰落后和化解過剩產能”、“促進行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加快實施第二代浮法玻璃技術裝備創新研發”、“有效拓展海外市場”等。
 
  (二)化解過剩和淘汰落后產能
 
  2016年,加快推進化解平板玻璃產能過剩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央已經明確2016年要打好四個殲滅戰,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化解過剩產能。因此可以預計一系列的落實措施將密集出臺,為玻璃化解產能過剩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另外,玻璃行業在執行國發【2013】41號文件方面做了一定工作,取得初步進展;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的倒逼機制,以及持續下滑的市場形勢,使行業企業對產能過剩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必將提高其化解產能過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促進行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
 
  當前中國經濟已進入“結構調整”新階段,產業發展背景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玻璃行業是高能耗、高環境負荷的行業,企業如果只依靠量的變化已經不能再向前發展了,過去快速發展所依托的環境沒有了,行業轉型升級、調整結構勢在必行。
 
  (四)有效推進節能減排
 
  平板玻璃年耗能1000萬噸標準煤,占全國工業能耗的0.5%,屬于能耗大戶,年排放SO2、NOX均達40萬噸左右。
 
  近年來國家對環保要求愈來愈嚴格,環境制約增強,節能減排力度不斷加大。
 
  隨著國家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自2014年以來,玻璃熔窯煙氣治理進入了“快車道”,但距真正做到有效治療和“達標排放”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2015年10月,建材聯合會組織召開了“全國水、玻、陶產業全面推進節能減排達標工作大會”,并發布了“倡議書”。為此,2016年行業節能減排工作重點應針對并解決目前阻礙“實現達標”的關鍵問題。一是如何確保企業上報能耗、排放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否則考核評價沒有意義,“淘汰”也無從談起。從措施上首先應突出能耗應由第三方檢查和評價。污染物排放要有實時監測和聯網,其次要落實環保、節能、質監等執法部門和地方政府責任,實施責任追究,同時要健全企業責任制,一旦發現上報數據不實或弄虛作假,要追究企業領導人責任。二是要解決“脫硝”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包括目前國內脫硝技術還不夠成熟,以及治理成本偏高等問題。為此,一是要盡快完善“脫硝”治理技術,確定合理的流程及成熟的工藝設備;二是要研究進一步降低治理成本的途徑和措施;三是要出臺財政補貼及稅收優惠等相關政策;四是要嚴禁使用石油焦粉等劣質燃料,否則再好的治理設備也將成為“樣子工程”。
 
  (五)實施兼并重組,發展大集團
 
  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利于消化產能過剩,加快落后產能退出,有利于消除企業間過度競爭,有利于提升企業競爭力。目前我國玻璃行業過于分散,前10家集中度僅為53%,同質競爭嚴重,抗風險能力弱;缺乏技術及市場引領能力強、品牌影響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領軍企業。平板玻璃行業面臨的突出問題,更加凸顯加快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產業集中度的必要性、重要性、緊迫性。
 
  我國平板玻璃行業的兼并重組進展緩慢。其原因一是缺乏并購資金;二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不大,跨地區并購難;三是缺少兼并重組鼓勵政策,并購成本高。
 
  企業兼并重組涉及債權債務、人員安置等復雜問題,不僅需要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資金的支持,還需要企業的創新勇氣和行業擔當。從2016年起,要研究出臺“平板玻璃行業兼并重組的實施方案”,推進平板玻璃基本準則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實現“十三五”行業前10家集中度達到70%的目標作出積極努力。
 
  (六)實施“走出去”,拓展國外市場,穩步實現國際化
 
  實施“走出去”實現國際化經營,不僅是化解產能過剩的途徑,也是提升產業水平、實現“超越引領”戰略目標的必由之路。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玻璃工業已經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但近年來“走出去”的經歷反映出我們制造能力強、市場能力弱的特點。作為玻璃制造大國,技術和裝備水平已經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可以說我們的產能是為全世界準備,但產品出口僅占總量的不足10%,而且低端產品的出口結構仍未有根本性改變,對外輸出產能、輸出技術、輸出服務嚴重不足等,但還沒有像發達國家大跨國公司那樣真正走向國際、實現全球布局。
 
  我們要抓住“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等戰略機遇,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勵企業依托國內資本與技術,利用國外資源與市場,在國外布局新的市場能力,支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聯合重組國外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的投資與經營,更好地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實現從產品輸出、技術輸出到資本輸出的不斷升級,穩步實現國際化。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05037132號-1
電話:010-57159706 傳真:010-88372048 聯系我們: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