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高”之地到領跌全國
壓力陡增,華南玻璃人“一夜白頭”
“掙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國內的玻璃實體企業現在常常用這句話自嘲。
如今,領跑全國的華南玻璃市場以前高盈利的狀態也一去不復返了。
受益于珠三角地區經濟的飛速發展,華南玻璃市場曾在產業結構、企業競爭力、市場價格等方面均領先于其他地區,以“用量高”、“價格高”、“品質高”而著稱。華南地區不僅是全國重要的玻璃消費地,還是中高端玻璃產品的加工集中營,同時也是玻璃加工機械的主要產區,一度有全國玻璃市場風向標之名。
“在2012年之前,全國玻璃現貨市場的價格走勢呈現出明顯的階梯狀態。其中華南市場由于地處主要需求地,玻璃價格較為強勢,其他區域的價格走勢多參考華南市場。”中國國際期貨分析師黃桂亮告訴記者。
然而,近兩年來玻璃行業產銷矛盾加劇,華南市場新增產能出現井噴,該地區價格風向標的功能已不復存在。面對全國玻璃價格的一路下行,這個曾經的“三高”之地也難獨善其身。
“我是去年調來漳州廠子的,本是風華正茂的年紀卻‘一夜白頭’,壓力可想而知。”一位華南地區玻璃廠的銷售負責人不經意間的一句話,道出了當前華南玻璃企業日子的難熬。之前,華南的玻璃價格一向是全國最貴的,即便市場大氣候不好,這邊也會有一個相對高的價格。但調研中記者了解到,當前這里的日子顯然沒有市場預想的舒服,最直接地就體現在價格上。
“自去年四季度開始,華南市場的玻璃價格便步入陰跌泥潭。華南玻璃企業標桿——信義玻璃的玻璃出廠價由今年年初的1680元/噸下降至當前的1240元/噸,一些中小玻璃廠玻璃價格也隨之進入下行通道。”談及上半年的市場變化,漳州旗濱玻璃有限公司(下稱旗濱玻璃)銷售部經理連育評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華南地區浮法玻璃主流市場價格在1200元/噸左右,較年初下跌了11%。短短半年間,近400元/噸的下滑,華南玻璃市場一下子擠進了“領跌”的行列。
高地變低谷,華南玻璃人更多的是無奈和被動接受。近兩年來,全國房地產市場陷入低迷,玻璃建材需求明顯回落。“整個建筑玻璃的需求與去年同期相比至少減少了50%—60%。”連育評解釋說,再加上產能的不斷釋放以及環保、資金壓力的增大,華南市場的信心受到不小的打擊。
據了解,正是華南市場之前的良好發展勢頭讓一些投資者看到了盈利空間,2012年之后華南及周邊地區新建生產線快速增加,打破了這個市場的平衡,供需矛盾加劇。盡管今年以來華南地區有多條生產線冷修或者停產,但依然存在新線點火、老線復產的情況,整體去產能化效果不盡如人意。
此外,隨著各地區玻璃深加工業的發展,尤其是河北沙河玻璃深加園的興起,包括華南在內的全國深加工玻璃市場訂單出現分流,這也是造成華南地區玻璃價格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競爭無序,市場“劣幣驅逐良幣”
據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期貨部主任陳小飛介紹,華南地區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企業成本在1600元/噸左右,而當前的玻璃市場價僅為1300元/噸左右;使用低成本燃料的產品成本在1050元/噸左右,市場售價也僅是在1050—1100元/噸左右,在盈虧線附近徘徊。
“使用不同的材料,會有不同的成本,當前華南玻璃市場已處在一個無序競爭的局面中。”廣東省玻璃行業協會秘書長助理陳林特別向期貨日報記者提到,盡管環保部門明文禁止摻燒高硫石油焦,但現在珠三角仍有一部分玻璃企業在燒,這樣其成本就很低,在與燒天然氣的企業進行價格競爭時占據絕對優勢。
不僅如此,據介紹,國家當前對環保的監管日益嚴格,但因設施建設投入太高,一條脫硫脫硝的生產線投入要上千萬元,建成之后,運營成本也不是個小數目,使得大多數企業放慢了步伐。而那些完善了污染治理設施的企業不僅投入了巨額的建設資金,而且還需承擔大幅增加的環保設施運營成本,造成企業無法在同等條件下競爭。這是造成華南玻璃市場無序競爭的重要原因。
市場無序競爭的加劇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中低端產品連續的價格調整對原來生產高端產品的企業形成了較大的沖擊。此前,無論是技術工藝,還是產品品質,華南的玻璃生產和深加工企業都處在較高的位置。然而,隨著近幾年來資本的不斷涌入,廣東地區玻璃生產企業亦逐步形成三個梯隊。
據南玻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第一梯隊為南玻集團、信義玻璃、臺玻集團等企業,以生產銷售高端玻璃產品為主;第二梯隊是以江門華爾潤、漳州旗濱等企業為主,產品品質適中;第三梯隊是一些小型玻璃生產和加工企業,雖然產能及市場份額較小,但價格往往處于市場低位。“近年來,產品和價格的差異化令當地多數的玻璃企業感到壓力重重。”
廣東玻璃流通商會秘書長張建恒也認為,玻璃行業同業競爭在不斷加劇,華南市場長期受到華中市場的影響,而近年來沙河地區玻璃深加工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包括華南地區在內的全國市場影響也越來越大。
除了生產廠家承受巨大的經營壓力外,產業鏈中的貿易以及加工環節也面臨著危機。在國內建筑裝飾裝修市場中,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終端開發商賒欠貨款和結算賬期延后等讓華南地區下游玻璃經銷商和深加工企業步履維艱。
廈門鑫鴻順建材有限公司是旗濱玻璃在廈門地區的主要經銷商,也是當地最大的玻璃經銷商之一,占當地市場份額的40%左右。該公司經理葉斐彬坦言,他們明顯地感受到了資金壓力較去年有所增大。
“去年全年欠款有3000多萬,但今年春節至今,客戶欠款已經達到了2000多萬,超過了去年3個季度的水平。”葉斐彬無奈道,客戶的信譽度和付賬能力是影響公司接受訂單的主要因素之一。盡管目前仍有訂單,但貨款回收難是大問題,公司為了防范風險,對欠款時間周期長的項目寧可放棄也不愿再大量占用資金。
旺季到來,價值回歸只是時間問題
2015年年初以來,玻璃現貨市場異常低迷。在供需矛盾依然嚴峻的背景下,價格一再下滑成為了華南玻璃市場上半年的主基調。但正是上半年玻璃價格的調整,給了當地玻璃市場一個產能結構調整的機會。
據陳林介紹,受行業需求疲軟、企業經營困難影響,廣東市場部分玻璃生產企業主動或者被動停產,截至7月底,廣東地區的玻璃產能較年初減少了20%,區域內的供需矛盾有望得到一定緩解,這將給予市場以喘息之機。
“當前的玻璃價格已經很低了,從情理上我們很想讓它提上來,但現在來看,價格是否已經到底了還真不好說。”連育評稱。
根據以往經驗, 8—10月是玻璃行業全年的消費旺季,8月份開始產業鏈中下游便進入主動增庫存的階段,受需求推動玻璃價格容易出現快速波動。但今年玻璃市場能否迎來旺季行情目前仍然是霧里看花。
走訪中期貨日報記者發現,產業鏈各環節在本輪旺季來臨之際均無明顯的囤貨意愿,尤其是下游貿易商及加工企業心態較為謹慎。市場信心能否重新建立主要取決于房地產建筑市場能否觸底反彈。
而對于生產廠家而言,其作為賣方相對更樂觀,多數企業寄希望于在旺季加快去庫存,減輕自身經營壓力,為接下來的漫長淡季做準備。“盡管旺季廠商聯合提價的意愿較強,但今年更多偏向逐步試探性提價。由于目前處于買方市場之中,能否成功提價更大程度上取決于需求。”一家玻璃生產企業負責人表示。
從以往華南市場下半年的行業周期來看,華南地區氣候比較溫暖,8—12月乃至春節前一個月玻璃的市場需求都將保持強勁狀態。
“雖然當前的大環境不太好,但旺季畢竟是旺季,剛需仍有望集中釋放。”陳林顯得很有自信。
目前華南地區已經停產和即將停產的平板生產線有8條之多,每天共減少5000噸的熔化量,占總產能的20%以上。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隨著華南地區消費旺季的來臨,玻璃原片價格有望小幅回升,玻璃價值的合理回歸只是時間問題。
轉型升級,玻璃產業鏈在路上
對于當前的壓力,華南玻璃市場的生產企業和貿易商有著切身的感受。市場競爭的加劇和產業整合的需求令玻璃產業鏈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玻璃行業有一個特點,在生產企業和加工企業之間有一個貿易商,很多加工企業的資金實力不濟,貿易商就起到了一個融資的作用。”陳小飛介紹。從近幾天的走訪和調研中記者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加工企業為了能夠拿到玻璃,同時緩解資金緊張的壓力,只能從貿易商手中采購略有加價的玻璃,同時贏得了一定的延緩付款時間,而生產企業則和貿易商直接結算,及時補充現金流,貿易商就充當了中間的橋梁。
“當前產業鏈多數處于微利或盈虧平衡狀態,我們認為通過提高產業鏈的自銷比例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但就目前來看,如果提高自銷比例,對于下游深加工企業來講可能會因資金壓力而經歷一個較為痛苦的過程。”陳小飛說。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調研中,在貿易商的經營模式上關于提高自銷比例多少已有了一些體現,貿易商囤貨的情況日益減少。“目前公司的玻璃庫存水平較低,主要應對市場零散戶的采購需求,對于大客戶需求一般采取廠家直接發貨的方式,以降低自身物流及倉儲等方面的成本,盡量減少中間環節。”葉斐彬如是說。
生產企業方面,除了將經營從以前一律現款交易到目前部分接受承兌、給予一定賬期的模式轉變外,延伸產業鏈和借“一帶一路”走出去也是其重要突破口。
據了解,廣東地區制造業發達,外貿企業聚集,對于玻璃深加工等產品品質要求較高。此外,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空LOW-E玻璃等高端建筑節能玻璃越來越普及,從而推動了玻璃產業結構的升級,南玻集團已從做建筑玻璃向微電子玻璃轉型。
“節能玻璃是化解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手段。廣東省也一直在貫徹,在廣州市做試點。”陳林稱,通過政府的示范,帶動市場的應用,同時對深加工也是一個重大利好。“深加工發展起來,對我們來說是一張名片,在玻璃產能消化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與此同時,目前,華南地區的大型玻璃企業開始放眼于國外市場。其中,旗濱玻璃要在馬來西亞擴建兩條生產線,信義玻璃也有在東南亞新建生產線的計劃,以緩解在國內的壓力。
利用期貨,還需注入更多動能
作為有效的金融避險工具,玻璃期貨成為玻璃企業轉型升級的選擇之一。不過,就華南玻璃市場而言,玻璃期貨上市至今,該地區玻璃期現貨市場的聯動性不高,主要的幾家廠庫鮮有倉單出現。
“在玻璃期貨上市前期階段,我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包括在倉單注冊之前以及之后該怎么做,但只在2013年年初嘗試做過兩手倉單。”旗濱玻璃期貨部負責人坦言。
對于這個現象,中信期貨研究員張駿認為,華南地區玻璃廠庫參與期貨的積極性相對欠缺,一方面是由企業對于價格走勢的不同預期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受企業管理體制、資金面、經營風格等因素影響。總體而言,目前的這種狀況并不利于玻璃期貨的發展。在他看來,華南地區廠庫參與期貨的積極性有待提高。
相較于廠庫,華南地區產業鏈其他環節的企業則對玻璃期貨抱著較積極的態度,尤其是深加工企業,對旗濱玻璃等廠庫的玻璃認可度很高,愿意嘗試交割業務。不過,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下游市場參與交割的“門檻”較高,且由于交割倉庫沒有形成倉單,加工企業很難達成采購意向。
調研中,華南地區的玻璃企業結合自己的需求提出通過增設交割倉庫(廠庫)等建議,便于倉單的形成,滿足現貨與期貨結合的目標,從而活躍期貨交易,激發廣大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