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国产免费网址看AV片,亚洲 欧美 国产 视频二区,真实国产乱子伦对白视频37P

點擊關閉
  • "掃描二維碼,關注協會動態"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行業資訊 » 正文

發改委:習近平四次批示化解產能過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17 來源:新京報 瀏覽次數:500
核心提示: 中央的審批是管住了,但地方還是有大量違規。比如,電解鋁的實際產量遠遠超過國家審核的產量。化解產能過剩,要控制總量,上新項目,必須同時淘汰落后產能。
      中央的審批是管住了,但地方還是有大量違規。比如,電解鋁的實際產量遠遠超過國家審核的產量。化解產能過剩,要控制總量,上新項目,必須同時淘汰落后產能。
 
      地方上馬新項目,可能有地方考核機制的原因,追求GDP、稅收等政績,促使地方政府給予上述行業企業土地、稅收等優惠,扭曲了企業行為。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
 
      昨日,《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外公布。對于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形成原因,國家發改委及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昨日召開的媒體通氣會上稱,地方違規上馬項目被認為是主因之一。
 
      習近平四次批示化解產能過剩
 
      記者:《意見》是如何形成的?為何此時出臺《意見》?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中央對于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十分重視。據初步統計,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四次明確批示做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充分利用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把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作為工作重點,總的原則是尊重規律、分業施策、多管齊下、標本兼治。此后,在2013年4月、7月和9月,習近平多次強調要做好產業結構調整,化解產能過剩。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曾表示,產能過剩越來越成為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要堅定不移地化解產能矛盾,按照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的原則抑制盲目擴張。同時,要區分行業,制定有針對性的化解方案。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會同國土、環保部門對八個省市進行了調研。同時,聽取了31個省市、5個計劃單列市、新疆兵團,以及近50個重點企業、四個行業協會(平板玻璃和水泥屬同一協會)的意見。此外,做了六個課題研究。在起草初稿后,再次聽取行業和協會的意見,并對其逐條研究、盡量采納。
 
  記者:針對上述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此前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文件,此次的《意見》有什么不同?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以往針對產能過剩的問題,是采取制止和抑制產能的方式。此次強調“化解”,是給已有的存量一條出路。此次《意見》的理念,有三個“突出”。第一,突出地方政府的作用。在處理違規產能、遏制盲目擴張中,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作用。第二,突出市場的力量。此次的《意見》更加依靠市場,即通過市場調整和優化違規存量。第三,突出長效機制。
 
  上新項目必須同時淘汰落后產能
 
  記者:鋼鐵等行業項目是需要中央審批的,那么,產能過剩的原因是什么?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中央的審批是管住了,但地方還是有大量違規。比如,電解鋁的實際產量遠遠超過國家審核的產量。化解產能過剩,要控制總量,上新項目,必須同時淘汰落后產能。
 
  地方上馬新項目,可能有地方考核機制的原因,追求GDP、稅收等政績,促使地方政府給予上述行業企業土地、稅收等優惠,扭曲了企業行為。
 
  記者:目前,審批權尚未下放給地方,如何能讓地方去發揮作用?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從大方向上看,審批權應該還是要下放的。目前,仍由中央監管。如果現在下放,地方可能只考慮自己的總量控制和產能布局,而沒有全國統籌。
 
  此前,中央已經表明,地方的考核要從GDP是多少轉為結構調整、大氣污染治理等。對于已經存在的產能,《意見》“已經給了出路”,但是要“一條紅線拉住”,不能再上。
 
  記者:此次《意見》強調“化解”,具體措施有哪些?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首先要堅決淘汰落后產能。2010年到2012年間,工信部淘汰的落后產能有煉鐵8300萬噸、煉鋼4800萬噸、焦炭6700萬噸、水泥5.7億噸等。到2015年,還要再淘汰部分產能。
 
  同時,通過等/減量置換進行總量控制。目前,等/減量置換的具體辦法還在研究中。
 
  此外,鼓勵企業兼并、重組。行業集中度低,沒有領導企業引導格局是不利于行業發展的。目前來看,上述行業的企業兼并重組動力不足,風險大、融資辦法單一、成功率低、稅收負擔重、跨地區/所有制的兼并重組困難、審批時間長等都是動力不足的原因。目前,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正在研究中,近期會上報國務院。
 
 
[ 行業資訊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Copyright 2007-2025 中國建筑玻璃與工業玻璃協會,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備05037132號-1
電話:010-57159706 傳真:010-88372048 聯系我們:glass@glas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