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會是行業的風向標,國家產業政策的變化及行業的結構調整,會很快在玻璃展上反映出來。”中國硅酸鹽學會秘書長晉占平在第23屆中國國際玻璃工業技術展覽會期間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受國家政策調整玻璃工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目前行業正在進行一場產業結構調整的大變局,在本次展覽會上也有相當的體現,比如普通的玻璃原片現在已經很少見到,因為展出來意義不大,而有非常多的玻璃深加工企業參展,他們都拿出了附加值比較高的產品來一較實力。
高附加值產品受青睞
2011年,我國的玻璃產業在歐債危機持續發展、國內對房地產業繼續調控的復雜環境下,經歷了嚴重的考驗。平板玻璃產業利潤降幅超過70%,企業虧損面近25%。在這種大背景下,玻璃企業紛紛對自己的產品結構進行了調整,不少企業關掉了落后的生產線,把主要精力投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玻璃深加工產品、高效節能新材料領域。
本屆展會上,有眾多享譽全球的國外企業和本土企業,展示了其新技術、新設備和新產品。
皮爾金頓集團在展會上帶來了其金色熱解在線鍍膜反射太陽能控制玻璃、在線鍍膜減反射玻璃,金晶集團帶來了Low-E節能中空玻璃系列,上海耀皮玻璃集團帶來了在線硬鍍膜低輻射玻璃、熱反射鍍膜玻璃系列等,都體現了其公司的技術實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在展會上吸引了不少專業觀眾的眼球。
尤其是Low-E玻璃,在本次展會上可謂四處開花,大出風頭。這或許與企業受到國家的鼓勵政策有關,今年2月,工信部發布的《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新材料產業“十二五”重點產品目錄》等,都明確將Low-E真空玻璃列入其中,作為重點產品鼓勵發展,在重大示范應用專項工程中予以推廣,這是我國第一次將真空玻璃寫入高規格的政策性文件中,釋放了強烈的政策信號。
一些由本土生產型企業與國外技術型企業合作的成果也在本次展會上有所體現,如浙江中力控股集團與美國PPG公司合作開發的、為中國客戶量身打造的高端涂料涂膜和玻璃產品,也讓人耳目一新。
除了新產品這個亮點外,一些企業新上的具有高技術含量的生產線,也給展會帶來了生氣。
福建新福興玻璃有限公司在其展位上打出"擁有全球第一條全自動玻璃深加工生產線"的標語。據該公司集團技術中心主任田永剛介紹,這條生產線顛覆了傳統玻璃深加工的模式,使復雜、繁重、間隔周期長的玻璃產品從玻璃原片庫存開始系統化、規范化,并一氣呵成成為中空玻璃成品,最大特點就是節省人工,如一個原本需要300人的工廠,使用這條生產線后,只需要13人即可。
展會高規格不減
根據官方統計數據來看,盡管玻璃行業形勢并不樂觀,但本屆展會沒有受到影響,反而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這多少讓人出乎意料。據了解,本次展會面積首次超過8萬平方米,進一步縮小了與世界第一大玻璃展——德國杜塞爾多夫玻璃展的差距。
晉占平認為,玻璃展是建材系統內展會國際化程度最高的。本次展會國外展商有249家,意大利、德國、美國等國家仍以國家展團的方式參展,哥斯達黎加、伊朗首次有企業參展。其中意大利展團的單個企業參展面積創造了本屆展會最大紀錄,超過了1000平方米。而國內參展面積最大的也要800平方米。
盡管深受歐債危機的困擾,但歐洲企業的參展熱情絲毫未減,來自歐洲的展商數目和展出面積均有大幅增長。特別是意大利展團,在政府不再對參展商給予補貼的情況下,展商數目和展出面積不減反增,有25家企業參展,展出面積擴大了15%;德國展團也擴大了展出面積;土耳其、越南等國的參展企業,今年是第二次參展,并擴大了展出面積。這表明國外廠商對中國國際玻璃展和中國市場充滿了信心,在經費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展商寧愿減少在其他展會的投入,也不愿放棄中國國際玻璃展和中國市場。
而隨著影響力的不斷提升,中國國際玻璃展吸引了越來越多跨行業的參展商,中國國際玻璃展的影響已逐步從玻璃行業向其他相關行業滲透。如本屆展會吸引了美國杜邦、齊魯石化等國內外石油化工,以及大批膠片、網印行業的廠商參展。此外,耐火材料、磨料磨具、五金配套產品等行業的廠家也熱情不減,參展商數目明顯增加。
由于中國國際玻璃展的良好品牌效應,使參展商的忠誠度大幅提升。統計表明,上屆展覽會的參展商中,100%的國內參展商繼續在本屆展覽會亮相,95%的國外展商繼續參展。大多數老客戶都保持和擴大了展出面積。如浙江鼎玻自動化公司從往年的600平方米增加到800平方米,杭州精工機械原計劃將展位從上屆的275平方米擴大到500平方米,但因展位緊張只能分配給該公司375平方米。
除數目眾多的老客戶外,還有來自俄羅斯、越南、土耳其、德國、意大利、美國等國外及中國的眾多廠商首次參展。伊朗Adakan公司是中東地區最大的浮法玻璃生產廠家;中航三鑫首次參展就預訂了165平方米的展位,展示其高端特種玻璃新產品;第一次參展的上海子創鍍膜公司的展位達170平方米。一些由于種種原因,曾經很多年未曾參展的知名企業,如洛陽玻璃股份公司等企業,今年又在展會上亮相。
晉占平表示,中國國際玻璃展組委會十分注重展會本身給產業上下游企業搭建溝通平臺的功能,展會本身所具有的專業化程度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
在調整中成長
每當行業陷入困局、面臨十字關頭的選擇點時,也往往是業界思想交鋒最厲害的時候。在本屆展覽會正式開幕之前,第十屆中國玻璃深加工研討會也在上海舉行。會議沿襲以往的優良傳統,從政策趨勢、建筑解決方案等各個方面全面剖析玻璃深加工行業,大家對平板玻璃“十二五”規劃、玻璃擴延運用到樓梯、橋梁等方面的設想,以及玻璃幕墻的安全性問題等內容,展開了深入的探討和思想碰撞。
而更多的企業,以及產業集群,在用他們的成長歷程來適應產業大調整的變化,試圖從中找到一條抵達美好未來的路。
據了解,某地把玻璃產業上檔升級作為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來抓,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加快玻璃生產基地建設步伐,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產業發展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產業上檔升級步伐加快。建設了在線Low-E鍍膜玻璃、薄膜太陽能電池、超白浮法玻璃等一批項目。二是產業鏈條不斷延伸。由過去單一建筑平板玻璃向多品種、深加工方向發展。三是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
晉占平介紹說:“會展對中小企業的促進作用,對產業集群的促進作用都很明顯,比如洛陽北玻,在十幾年前參展時還是個小企業,隨著展會的成長而逐漸發展成為上市企業。其實國際企業很‘怕’中國企業,因為中國企業發展太快了,幾年前還是個小企業,可能一下子就起來了。”其中典型的就是鼎玻集團,這個僅僅成立3年的企業,用其研發的超節能全智能化的新一代玻璃鋼化爐將TOPGLASS推向了更具挑戰性的舞臺,鼎玻成為了玻璃業界的一匹黑馬。(建材報 記者 周立珍)